金华市认真落实“浙里康养”系统构架要求,把推进老年教育资源优化整合、实现优质老年教育普惠共享作为践行积极老龄观和健康老龄化理念,助力“两个先行”重要抓手,大力推进“扩面、提质、增效”工程,努力打造“富裕富有、普及普惠、尊老孝老、乐活乐享”的可感知图景。 抓统筹谋划,强指导、聚合力 一是成立联盟,健全体系。集成组织、教育、卫健、党校等12个机关部门和职业技术学院、开放大学、教育学院等8个业务单位,成立老年教育联盟,并实现常态化运作。召开指导委员会会议,明确对重要工作实行清单式、项目化、闭环式推进,为共抓共建、优化整合奠定基础。 二是深化指导,理顺机制。以老年大学、老年开放大学、老年电视大学为主体,进一步理顺职能体系,加大对基层老年学校的指导力度,建立起市级统筹指导、县(市、区)抓落实、乡镇(街道)抓保障、社区配合支持的联动体系,形成一贯到底的推进合力。 三是完善标准,规范发展。老年教育联盟4个专委会围绕教学研究、课程设置、教材编制、师资建设等方面研究制定办学规范、制度章程和建设标准,促进规范化办学。大胆探索创新,指导义乌市做好县级老年教育资源整合试点,制定了县级《老年学校建设与管理规范》。 抓联动推进,强示范、促共享 注重示范引领、普及普惠,始终把扩大覆盖面、普惠更多人作为发力点。 一是补齐市区短板,提升均衡性。以“共建共享、携手发展”为导向,积极协调指导婺城区与雏英教育学校共用场地错峰办学,金东区与金华成泰农商银行合作办学,并以此为基础分别成立区级老年大学,实现全市域县级层面老年大学全覆盖,为全市老年教育注入强大动力。 二是激发基层活力,提升普惠性。对各乡镇(街道)、社区和养老机构人口数量、硬件设施、办学环境等进行摸排调研,系统掌握基本情况,因地制宜确定办学层次,实施差别化推进,将条件相对欠缺的村镇(社区)作为后备力量进行孵化培育。 三是加强示范引领,提升优质性。以教育系统老年教育优质(示范)学校、老干部工作系统优质老年大学分校(教学点)评选为契机,开展优质老年学校培育,并举办经验交流和学习观摩活动,发挥引领示范作用,推动共同进步。 抓数智赋能,强创新、提质效 紧紧抓住数字化改革机遇,着力在信息化、智能化方面创新实践,推动老年教育形态升级、模式优化。 一是推进即时化学习。推进在线学习,依托智慧校园系统开设“直播课堂”,共录制“云课堂”教学视频55个专业656次课程;与华数公司合作开通电视学习平台——“婺老云课堂”,录制精品课程86个、特色课件30个,并面向全体老年群体开放,构建了多终端课程资源服务矩阵,实现线上教育全覆盖。 二是集合多场景应用。加强协作配合,着力打破“信息孤岛”,在各学校共享数字化平台,推动智慧校园系统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、“浙学通”“云上老年大学”“志愿八婺”等系统多跨应用、互联互通,推进老年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,实现学习积分认证,提升办学质效。 三是实施智慧化管理。建成校园智慧大脑,融合教学、管理、校园安全等多场景,逐步满足智慧化管理需要。以智慧应用为基础,打通信息壁垒,推动各老年学校资源共享、机制齐建、经验互鉴、活动联办,构建以基层需求为导向的学习服务供给结构,实现办学效益最大化,形成良性互动、一体办学的生动局面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