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
>> 学习园地 >> 理论热点

6个关键词看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

发布时间:2015-12-22 22:21   作者:杨禹    来源:央视新闻    浏览次数:

 

  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,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。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释放哪些重要信号?又会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呢?首先要看懂下面这三组、6个关键词:

  如果说,去年的“139”更多体现在认识适应新常态上,那么今年提出的“10”个转变,就更多地体现了在引领新常态上,体现在了具体怎么做上。

  经济新常态这个新词,最早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5月在河南调研时提出的。去年11月,在北京APEC会议期间,习近平把一个词扩展为三句话,对经济新常态在速度、结构、动力三方面下了定义。随后,在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,习近平针对经济新常态,概括了9个趋势变化。

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认识新常态、适应新常态、引领新常态,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。所谓大逻辑,就是内在的、基础的、具有认识决定意义的逻辑。加上随后提出的引领新常态要实现十个更加注重的转变,这大逻辑、十转变,标志着围绕经济新常态有了渐成体系的“13910”

  大逻辑、十转变——对经济新常态有了“13910”

  五大任务中,去产能、去库存,去掉的就是无效供给;去杠杆,强调的是防范经济风险;降成本,体现了制度供给能力的提高;补短板,体现了要尽快弥补在劳动力供给、技术供给上的欠缺。

  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,去年以来,实际上已体现在了《十三五规划纲要》编制的前期工作中。五中全会上中央提出的《规划建议》里,也蕴含了这个思路。提纲挈领地说,供给侧改革,关键看三个供给——劳动力供给,减少劳动力结构性错配,提高劳动生产率;技术供给,加大技术创新力度,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;制度供给,降低交易成本,提高经济效率。三个供给,最后都落在上。(看懂供给侧改革,请看习近平提供给侧改革能给你带来哪些红包?)

 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就是:用有效供给满足优质需求。过去我们经常讲要用供给满足需求,现在,在供给前面要加上有效二字,在需求前面要加上优质二字。消费结构升级要求供给结构升级,供给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。这才有了有效供给的高要求。

  从 11 10 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说以来,供给侧改革成了中国经济领域最新鲜、最热门的词汇。不出所料,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,围绕供给侧改革做了比较系统的部署,尤其针对明年年度特点,提出了三去一降一补的五大任务,也是五个关键点。

  供给侧、关键点——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了系统部署

  如果把着力加强供给侧改革时要实施的宏观政策要稳、产业政策要准、微观政策要活、改革政策要实、社会政策要托底这五大政策支柱的提法,跟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的提法做比较,能看出,多了产业政策要准改革政策要实两条。即将进入十三五之际,我国的宏观政策体系,又增添了新认识、新支点。

 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。再过十几天,2016年就要到了,十三五也就要到了。作为一次在这个特殊时点上召开的重要会议,本次经济工作会议显然提出了相当多的五年视角下的任务。最为引人注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也必定不只是未来一年的重点。

 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,再次强调了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发展、协调发展、绿色发展、开放发展、共享发展这五大发展理念。在十个更加注重里,就能对应地找到这五个发展理念的烙印。虽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年度会议,主要是总结今年、部署明年,但毫无疑问,秉承五中全会精神,放眼整个十三五时期的改革发展,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鲜明特征。

  五理念、十三五——着眼明年、更着眼整个十三五

 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,再次强调了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发展、协调发展、绿色发展、开放发展、共享发展这五大发展理念。在十个更加注重里,就能对应地找到这五个发展理念的烙印。虽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年度会议,主要是总结今年、部署明年,但毫无疑问,秉承五中全会精神,放眼整个十三五时期的改革发展,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鲜明特征。

 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。再过十几天,2016年就要到了,十三五也就要到了。作为一次在这个特殊时点上召开的重要会议,本次经济工作会议显然提出了相当多的五年视角下的任务。最为引人注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也必定不只是未来一年的重点。

  如果把着力加强供给侧改革时要实施的宏观政策要稳、产业政策要准、微观政策要活、改革政策要实、社会政策要托底这五大政策支柱的提法,跟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的提法做比较,能看出,多了产业政策要准改革政策要实两条。即将进入十三五之际,我国的宏观政策体系,又增添了新认识、新支点。

【返回顶部】 【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